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未成年人网游充值退款难、在线培训服务乱象频现等问题较为突出
中国网科技1月14日讯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今日发布“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防疫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突出;“直播带货”新问题层出不穷;“双11”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酒店、旅游、出行退订纠纷多;长租公寓接连爆雷跑路;在线培训服务乱象频现;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打赏退款难;外卖平台“多等5分钟”被指“甩锅”给消费者;智能快递柜超时收费引不满;航司“不限次飞行产品”限制多。
中消协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国内消费市场明显复苏,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线下消费持续改善。回顾2020年,消费维权舆情呈现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涉疫情消费维权问题凸显;二是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三是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新消费问题,互联网经济“强监管”呼声走高;四是传统投诉热点仍是舆论焦点,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以下为内容原文
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诸多影响,消费市场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92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5%。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国内消费市场明显复苏,线上消费快速增长,线下消费持续改善。回顾2020年,消费维权舆情呈现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涉疫情消费维权问题凸显;二是互联网消费热度高涨,直播带货、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三是新业务、新模式带来新消费问题,互联网经济“强监管”呼声走高;四是传统投诉热点仍是舆论焦点,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021新年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基于大数据平台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共同梳理出“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分别是:防疫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突出;“直播带货”新问题层出不穷;“双11”复杂规则难坏“尾款人”;酒店、旅游、出行退订纠纷多;长租公寓接连爆雷跑路;在线培训服务乱象频现;未成年人网游充值、打赏退款难;外卖平台“多等5分钟”被指“甩锅”给消费者;智能快递柜超时收费引不满;航司“不限次飞行产品”限制多。
2020年消费市场在危机下蕴藏着许多新生机,传统消费与新型消费更加融合,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希望通过梳理榜单和解读热点,助力有关部门、消协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破解消费维权难点痛点,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促进消费复苏。
一、防疫产品价格和质量问题突出
社会影响力:113.3
话题解析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防疫产品市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防疫产品质量违法案件与消费者投诉大幅增长。防疫产品消费维权问题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个别不法经营者销售“三无”、假冒伪劣口罩。二是在微信群以代购或团购口罩的名义实施诈骗。如艺人黄某某以“卖口罩”为名实施诈骗。三是趁机哄抬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用品价格。如北京一药房10只口罩卖850元被罚。四是个别电商平台商家通过“砍单”、捆绑搭售、以销售口罩为名诱导消费者下载APP等不良营商手法,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如大量消费者通过微博、投诉平台反馈电商平台“海豚家”存在“砍单”行为,被中消协点名。五是由于个别电商平台商家进行预估销售,但实际所售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产品发货不及时,引发消费者不满。如南丁公司声称有货,但在消费者下单购买口罩后迟迟不发货,被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与通州区消费者协会联合约谈。
疫情不仅是对有关部门综合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检验平台、商家素养的一块“试金石”。舆论认为,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多次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生产销售口罩等防疫产品行为,全力保障防疫产品质量和市场供应,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各级消协组织认真履职,加大涉疫消费纠纷处理力度,切实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舆论呼吁,电商平台能切实履行监督责任和行业责任,商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诚信经营。
二、“直播带货”新问题层出不穷
社会影响力:108.3
话题解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9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