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北第一人史里芬:拍奇葩建筑,我不追求意义
“如果这个事情竟然被别人解读出意义,我会像那种自己文章被选到高考阅读里的人一样震惊。”
刺猬公社 | 晓通
河北美术学院的建筑风格,与大众认知中的中国现代建筑理念是错位的。
它以最粗放的方式,集纳了“霍格沃茨”风格,中国传统园林流派,粉色欧洲城堡,敦煌、云冈石窟大佛像,自由女神和九匹马......你能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中西方建筑,在这里错落有致,浑然天成,自成一派。
河北美术学院
美学风格各异的河北美术学院遭到舆论质疑,它对美学的定义已经到达了令人费解的程度。“我们的定位是集世界宗教建筑艺术之大成,来打造这个美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院长甄忠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在知名视频博主史里芬的眼里,河北美术学院“应该是美术帝国”。这座“美术帝国”也是在他的视频里大规模传播开来的。
史里芬不是河北人,但却比本地人更了解河北——从某种角度来说。
从2018年5月,史里芬在微博上发布了第一个作品,标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八”。“王八”是河北雄安的一个“珍奇水生动物馆”,从未开张,外形是一只巨大而丑陋的乌龟。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王八,它建在民风淳朴的河北雄安,整天趴在白洋淀的土地上,嚣张而寂寞......”
河北珍奇水生动物馆
第一个视频时间只有1分13秒,和史里芬此后其他成熟的vlog作品相比,第一期更像是一个片段。史里芬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前三期“还没有摸索出传播规律”。
但是有一些特性贯穿了后面所有的视频。比如视频都是奇葩建筑,拍摄设备都是云台加手机,节奏极快的剪辑,史里芬本人高密度的吐槽。
因为前期视频中的奇观大多建筑在河北境内,网友开玩笑称,史里芬在黑河北,大概已经被河北旅游局拉黑。这种“黑”,也成为了史里芬粉丝中的独特调侃文化。
这种风格是史里芬自学而来的。在拍摄vlog之前,史里芬在新媒体公司做撰稿人。视频是完全不一样的逻辑,“视频是观看成本极小的东西,在前三秒你没有办法抓住观众,观众就不会继续往下看。”
“在表达这件事情上有天赋”的他很快找到了视频的传播方法。现在他的微博粉丝有100万,2月26日推送的视频有超过1.8万次转发,2018年发布了30多个介绍建筑的视频。
他的镜头总是对准奇观。河北最大的王八,湘西村落里的外星人科研站,唐山麻龙湾,长沙万家丽。他的语气总是调侃,但他并不认为这些建筑有什么问题。他觉得“奇观是一种正常的生活场景”,反而“我们过的生活才是不正常的”。
你很难从他的视频里察觉到这种态度。
史里芬今年27岁,大学读中文系,他关注最热门的社会议题,现在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产品负责人,“首先要对产品的存续负责”。聊天过程中,他几次提醒刺猬公社,下面说的就别写了。
那些被他拍摄的对象,并不觉得受到了嘲讽或者伤害,反而他们会感谢他,感谢他的宣传。他去长沙拍摄“世界最大建筑”万家丽广场,后来万家丽的老板给他发来邀请函,感谢他的“关心与支持”,并且诚邀史里芬全家到万家丽做客。
长沙万家丽
“纽约特朗普”是史里芬拍摄的第23期短视频,主角是保定著名企业家孙大午。视频传播开之后,孙大午给史里芬寄来了20瓶白酒,8只烧鸡,还有自己出版的书。
他视频里充满丑陋和奇观,他认同审美存在高下之分,“但是夸张、繁复、充盈,这种民间的审美不是那个‘下’。”他觉得如果倒退三百年,巴洛克风格“一定是法国土味”,再过一百年,“万家丽就是中国巴洛克”。
据了解,巴洛克起源于罗马,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性的作品”,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奇特、古怪、变形、堕落、瓦解”的艺术,具有贬义。现在,这个词已失去原有的贬义。
他清楚自己的观众是偏精英主义的人群,也知道观众一定会认为这种东西不正常。这种不正常是他选题的标准,因为这种反差意味着关注和流量。“趣味无可争辩”是他强调很多次的一句话。
以下是他的自述。
1
奇观建筑一直存在,为什么在我拍摄之前没多少人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媒体人全跑到北京了。
这个特别重要,他不知道家乡发生了什么事。家乡的知名自媒体是做什么的?不是做什么吃喝玩乐,就是本地生活圈这种东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4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