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公司之死
都说中国有新四大发明:共享单车、高铁、外卖、支付宝。
中国共享单车大战的结局令人唏嘘,出海后,在美国土地上衍生出共享滑板车,如今共享滑板车公司Lime估值已达24亿美金。
再拿外卖来说,饿了么95亿美金高价卖身阿里,美团收购摩拜单车后,如今股价在风雨中飘摇。
反观美国市场,外卖公司活得怎么样了?
上个月底,美国送餐服务业又折损一员大将,曾经估值3亿美金的送餐软件公司Munchery关门大吉,在烧光了1.25亿刀风险投资后,这家在美国市场迅速崛起、昔日最大的点餐送餐公司最终悲剧收场。
Munchery之死
无论是行业内人士还是Munchery的众多员工都一致认为,曾经前景一片大好的Munchery如此快速地陨落,是因为公司创始人们“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眼大肚皮小。
与一般仅单纯提供送餐服务的APP不同,Munchery提供的是”既做又送“的一条龙服务,品牌宣传的是向用户提供由当地厨师烹饪的新鲜美食,之后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既做又送“是一个好主意,但执行起来的困难很多,”餐饮+快递/运输“非常复杂,一般成功的公司都是只做好了这两件事中的一件,到现在我们还没看到有任何一家创业公司能把两件事一起做成功的先例。
虽然Munchery的创业理念、最终想发展的商业格局都很好,但在将商业计划落地执行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
2017年5月,与Munchery经营模式相似、同样在旧金山起家的创业公司Sprig关门大吉,Sprig先后烧了5700万美金。
回顾一下这类“既做又送”创业公司的历史,除了Munchery和Sprig之外,还有Maple, Spoonrocket, Bento以及Pronto。这些公司不仅创业概念相似,最后也都殊途同归,早早结束了创业生涯。
牺牲食物质量换取急速扩张
把放在网站上那一张张让人看了就食欲大增的图片做出同样诱人的味道并不容易。
这些公司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共通之处,公司创始人缺少食品行业的经验,造成了很多成本浪费。客户选择这些APP都是奔着铺天盖地、看起来很诱人的促销活动来的,促销结束之后很少有公司能挽留忠实的回头客。
Munchery和Sprig的创始人并非餐饮行业出身,他们把科技初创公司的模式与餐饮结合起来,初衷是好的、想法也很吸引人,但一不小心就变成一条腿走路,根基不稳。
有内部员工透露,为了实现加快扩张速度,管理者愿意以产品质量下滑换取快速扩张。
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一旦管理层开始以牺牲产品质量换取企业发展,那就离关门不远了。
风投双刃剑
另外,和众多创业公司面临的问题相似,风险投资是一把双刃剑,风险投资推着Munchery寻求急速扩张,越多的风投涌入也意味着投资者寻求套现回报。
原本看好Munchery商业理念的人们希望Munchery可以先在小范围内站稳脚跟,在较小范围内尝试、修正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但这样的发展思路显然不能满足主流创业圈、或风投的胃口。
早日IPO对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极具诱惑力,为了能够达成早日IPO就要求创业公司业绩的迅速增长,为了实现这种增长,即使他们非常清楚很多消费者愿意下单都是冲着”促销coupon“来的,这些创业公司还是会不计成本地在促销上狠狠砸钱。
这些充满了冒险精神、美国知名大学毕业的精英们,即便在学校学习了无数经典创业案例,当他们执掌创业公司时也未必能避免诸多前人的失败错误,他们在日常运营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缺少策略性,如果不能解决公司经营的根本问题,他们就是在”绝望地烧钱而已“。
成功的要义——专一
除了向用户快递热气腾腾的刚出锅食物之外:
Munchery还可以向距离出餐厨房较远、外卖难以覆盖的消费者提供食材配料,消费者自行煮食;
Munchery还选择在一些热门地点设立小亭子,让用户可以提前订好餐拎了就走;
为了证明公司能稳定的获得收入,他们还添加了订阅服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3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