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不只是网红城市,成都和腾讯要让城市更“好玩”

01-19 IT文章

一个城市的灵魂到底在哪里?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说:“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在他看来,城市的历史,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上,城市里的每一道印记都是它的历史痕迹。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认为,保留历史痕迹,拒绝高楼大厦会让城市失去活力。而或许两位大师都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数字化的今天,城市的灵魂还可以安放在“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提到二次元文化,立即会想到东京,会想到哆啦A梦,网友甚至认为东京是二次元的天堂,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就这种城市文化的追求与塑造,成都与腾讯看来颇有默契,在这种共同的想法中,他们进行了尝试:1月17日上午,成都副市长敬静和腾讯公司副总裁程武分别代表成都和腾讯签署了名为“数字文创城市共生”的合作计划。

这个计划背后,有着成都和腾讯的最大公约数——“文创”。 在文创产业成为城市竞争力重要一环的今天,成都市一直试图推动“新型数字文化建设”,打造“中国数字文创名城”的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而腾讯则从2018年开始强调,“新文创”是其文化侧的指导战略,将科技+文化视为企业双关键词。

如同电影《头号玩家》所描述的那样,未来的城市都是“现实”和“虚拟”的共生,城市的灵魂同样能够被书写在数字载体上。成都也正试图通过“数字文创城市共生”,来探索这座文化古城的向上生长的空间。

成都的新机会

2018年4月,《第一财经周刊》将成都列为“新一线城市”第一名。在这份基于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等指标的榜单中,成都超越了老对手杭州。

闲适的生活环境、相对低的房价以及大量高校带来的年轻人,让成都迥异于北上广深,成都作家洁尘说:“生活在成都,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有安居通泰的心境,这么不紧张、一放松,反而刺激了这座城市消费的极度发达。”

在这种生活方式的滋养下,成都有令许多城市羡慕的”资本“——特别是在与青年文化相关的产业中。

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王者荣耀》成功之后,腾讯内部也曾探讨“为什么王者荣耀出现在成都”,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成都生活太安逸,“正因为成都很安逸,才能开发出好的游戏”。

手游领域,除了腾讯,还有许多文创企业扎根在成都:天象互动、尼毕鲁、数字天空、龙渊等公司都不能忽视,而端游方面,更是有锦天科技、迅游、梦工厂等一系列知名公司。

游戏产业的发达,也吸引了像OMG/hero/猎人等众多电竞俱乐部将主场放在成都,而KPL、LPL和全国电子竞技公开决赛等赛事都在去年落地成都;动漫方面,成都的黑天工作室是国内顶尖的Cosplay机构,出品了《十万个冷笑话》的艾尔平方在动画行业众人皆知,而月蚀动漫等内容创作机构在国内也小有名气……

虽然小有成就,但成都的文创产业也面临着上海和杭州的竞争压力。这两座城市与成都气质相近,产业发展方向也颇为相似。

上海坐拥资本和风气之利,在城市文创的打造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拥有B站、阅文集团等一批拥有生态能力的上游公司。不过,其仍居安思危,2017年12月,上海出台促进文创产业快速发展的“文创50条”,希望将上海打造为“全球电竞中心”、“全球动漫原创中心”。

目前,上海几乎聚集了《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等职业联赛70%的俱乐部,灵石路更是被外界戏称为“宇宙电竞中心”

杭州则希望强化其在动漫领域的强势地位,2017年12月,杭州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做优做强的实施意见》,试图在夏天岛、304、幕星社等一众头部公司之外,培养新的“种子选手”。

成都如何面对未来?与腾讯合作的“数字文创城市共生”,是成都强化其文创产业竞争力的最新尝试。

成都副市长敬静表示,“将进一步促进腾讯线上业务在成都的落地生根,带动成都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实现成都和腾讯公司的合作共赢。”

腾讯如何输出文创能力

作为合作方的腾讯,也正在摸索,如何更好的输出自己的文创能力。

2011年,腾讯首次提出“泛娱乐”时,游戏行业的人都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两年之后,手游爆发,IP成为行业关键词,“泛娱乐”快速成为行业共识。

2018年,当涵盖游戏、动漫、影视、网络文学等领域的泛娱乐产业发展到数千亿的产值时,腾讯将其升级成了“新文创”战略。在腾讯的表达中,新文创是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目的是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希望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更好互动,互相成全。这种思路下,腾讯与长城、故宫、敦煌等中国知名的文创机构都展开了合作。

很快,腾讯把这些古老的文化地标带回年轻人的视野当中,并使之流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