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被欠款的供应商:我们没有“燃点”

01-18 IT文章

创业究竟易燃不易燃?

如果将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得到的答案基本是相同的,易燃只是一小部分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似乎不太易燃。

在《燃点》这部纪录片中,它反映了十四位创业者的真实历程,其中包括当前深陷财务危机的罗永浩和戴威。其实,它更应该加入金立的创始人刘立荣。

的确,创业给一些人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给一些人带来了失望。而他们或许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但他们是守护与陪伴这些创业者们活下去的人。

如今,这些人被无情地抛弃了——那些被欠款的供应商们。

1

都说创业是改变生活的一种方式,的确,它最初是改变了一种生活方式,最终却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来得如此突然。”

作为一家曾经金立的供应商,于博很惊讶地说着。但他说的这句话似乎是“双关语”。因为除了金立,如今的欠款厂商中出现了锤子的名字。

于博在他的办公室中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向子弹财经讲述着这些年打拼的过往。他的家乡在浙江,21岁他只身一人来到深圳打工,而后在这个电子之都创建了第一个工厂。

而北京是于博的第二个“家”,他四年前来到北京开了分公司,那时中国手机行业如日中天。“当时一个朋友给乐视做供应商,问我要不要一起,因为当时公司规模不大,我觉得有金立这一家已经很不错了。”

“幸好当时没踩乐视的坑,要不现在又多了一家欠款商。”回首过往,于博忐忑地说。

在这间接近200平的办公区内,于博曾和他的同事们为了金立这样一个大客户而忙碌得不可开交。

同样,也是在这间办公室里,于博曾在全员大会中承诺向他的员工们派发股份,然后再换一间接近市区的新办公室,地点都差不多找好了。他自己也打算退居二线,回家照顾妻儿,乃至于开发别的项目。

这一切随着金立的崩塌化为乌有。

刘立荣“杀死”了金立,紧接着金立也“杀死”了它曾经的枝枝叶叶——以金立为大树的供应商们。

“其实我现在最大的心病不是欠款的厂商,而是跟我打拼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们,我真的很对不起他们。”于博对于这些员工是有感情的,他在讲这句话时眼睛开始红润。

于博在北京的这些员工,大多都是从他的老家或深圳带过来的。“当我知道钱跟不上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说。”

于博失眠了。因为金立欠款的问题,不得不让他断臂自救。他的计划是先期进行部分裁员并保住一部分血液循环。但问题又接踵而至。

在于博思考之时,锤子的欠款又打破了这番宁静。

对于金立的1500万欠款,锤子的欠款为1000万,金立加锤子总共欠款就达到了2500万,这无疑更加雪上加霜。

“北京办公区加员工开支以及一些流动资金一年加起来就得上千万,没有这些钱我们怎么活啊。”于博捂着脸低声地说道。

在突如其来的两场危机之后,于博瘦了整整10斤之多。“能不愁吗?现在我们的下家也在催我们,而且已产出来的这些货我卖给谁?”说到这里,于博很气愤。

去年7月,金立与供应商曾进行沟通。当时,金立方面表态称,2018年9月底前想办法筹措6000万应急基金,帮助碰到生存困难的经营性债权人。

但最终这笔钱却不了了之。此时,董事长刘立荣早已不常驻深圳总部。

金立成为了一个死结,但锤子究竟会不会成为死结,他并不知道。

之前,有大型供应商称,已通过法院冻结了金立相关账户,且冻结金额远在欠款金额之上,刘立荣甚至公开表达过对此的不满。

而作为中小型供应商,反应流程偏慢,一些供应商已诉诸法律,但至今没有获得宣判。

于博并没有这样做,他觉得即便现在起诉了也是无济于事。“该没钱还是没钱,最后拖来拖去能怎样?”

如今,于博在打包着他办公区内的所有物品,准备年前彻底搬离北京,退居深圳。“谁能想到我们最终被这些厂商拖死了,他们死就死了,但别拉着我们一起死啊!”

目前,于博在深圳的工厂勉强靠代工活着,同时他向银行申请了部分贷款,只有勉强地让它滚动着,才能有活着的希望。

当子弹财经问他是否还会回北京从事这一项目,于博答道,“回去养兵蓄锐吧,先把底下供应商的钱还了再说,北京这几年是不会再来了。”

对于失血严重的于博来说,能活着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在现实面前,再燃的烈火也会被冷水瞬间浇灭。

2

于博还算金立和锤子危机中的幸运儿,毕竟他有两个产业。而对于只有一个产业的汪静来说,他的“帝国”在瞬间崩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