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沃派博客 每天不定时发布IT文章相关资讯
当前位置:沃派博客-沃派网 > IT文章 > 正文

用小程序打开“新世界”

01-09 IT文章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上线,半年里吸引了至少20万开发者投身其中。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达到2亿。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乌梦达、樊攀、徐颖|北京报道

用小程序打开“新世界”

有人梦想成为BAT式的“巨无霸”,也有更多人愿意尝试“小而美”。

2018年,在这个小程序爆发之年,一大批年轻的创业者聚焦在这个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

小程序上,一个“新世界”已然诞生。 

新世界

10个月前, 在北京工作的茹海波带领的“小年糕”创业团队仅有50人,现在公司已经扩充到200多人。

茹海波曾经在国企、创投公司工作十余年,“小年糕”是他打造的第3个互联网产品。这是一款操作极简、主打把照片制作成音乐相册的微信小程序。

内蒙古呼伦贝尔,56岁的郝建华不久前迷上了“小年糕”。她经常用这款小程序把参加婚礼或老同学聚会的照片编辑成音乐相册,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分享,时不时看看手机,享受着朋友们的点赞。

“这是夏天跳广场舞时‘舞友’教会我的,以前没想过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弄明白这种‘高科技’,其实挺容易的。”郝建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早在2012年,茹海波就相信微信生态中存在着巨大的创业机遇。2014年,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市场意识,他判断微信有机会成为连接人与线下场景的驱动引擎。而当时认识到这个趋势的人还很少。“因此,我们有2年的时间窗口做积累。”茹海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互联网发展到了某个时间点,海量用户时长都被吸引到某些超级应用里,这些应用就会形成一种平台属性,从而形成全新的生态系统。微信就是这样一种超级应用。

2017年1月微信小程序上线,半年里吸引了至少20万开发者投身其中,其中就包括茹海波。

当年5月底,他将“小年糕”与微信公众号绑定,公众号与小程序之间的无缝导流,快速扩充了“小年糕”用户群体。一个月内,用户量就从1000万涨到2000万。

业界有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说法:微信互联网将成为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另一个操作系统。这也意味着,所有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过的东西,都可以在小程序上再做一遍。

大公司们的动作似乎也在发出信号——小程序的浪潮中,巨头不能缺席。

2018年以来,除了微信,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巨头都参与到小程序的战场中,小程序能力释放也由围绕基础建设迈向流量分发,商业化进程加快了步伐。

小程序生态服务平台极速应用发布的《小程序2018~2019行业增长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微信小程序体量已超120万,百度小程序自2018年7月上线后,5个月时间实现体量过万。

很多人的微信生活方式开始不知不觉地被小程序的应用服务所接管,无论是社群工具,还是电商、生活服务,其实都已经小程序化了。

在2018年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透露,目前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达到2亿。

用小程序打开“新世界”

新动能

当一个项目长成大树,无数新生的创业项目在大树上发芽、开花。

在外人看来,回国创业曾4年拿过3轮融资的刘秋阳令人艳羡,但只有29岁的他也经历过亲人朋友无法理解的痛苦,曾长期被抑郁症困扰,又因被查出皮肤肿瘤,与死神“近距离接触”。

被恐惧笼罩时得到病友鼓励的他想到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铺》,书里描述了一个提供烦恼咨询服务的杂货店老板,他为写信来倾诉的人提供理解与帮助。于是,刘秋阳把这间“杂货店”从书本里搬到了微信上,“Tell心语”随即诞生。

在“Tell心语”小程序中,有烦恼的倾诉者可以将烦恼写成信投到信池,每晚十点半信会被投递出去。同时,每位用户会在信箱收到三封陌生人的来信,但仅可以挑选一封回复。

刘秋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回信是件严肃的事,在收到的三封来自陌生人、风格迥异的信中,收信人可以选择最有共鸣的一封信去回复。

这个风格温馨的小程序上线两个月就有超过10000个用户参与了写信或回信,其中,87.12%的信至少收到了一次回复。

这样的成功并非偶然。

在PC 时代,用户使用浏览器的时长超过他们使用电脑总时长的50%;在移动时代,中国用户使用微信的时长也超过了他们使用手机总时长的5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html/2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