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制作班底,外国抢着播,这部国产剧火了你还不知道?
来源 | 影探(ttyingtan)
作者 | 甜茶
1
深夜,瓢泼大雨,塔寨村。
三名警察带着犯罪嫌疑人冒雨疾跑,两名警察持枪紧跟。
身后是紧追不舍、手拿砍刀棍棒的上百村民。
犯罪嫌疑人名叫林胜文,带着村民围堵的正是他亲哥林胜武。
就在刚才,警方从林胜文家里搜出大量尚未晾干的冰毒。
双方此时僵持于一座宗祠前。
村民叫喊不歇,情势剑拔弩张。
忽然,后方有人喊“东叔到”。
人群刹时分出一条路。
只见来人四五,打头的两人:一人撑伞,伞下另一人实打实领导派头,神色不怒自威,正是塔寨村村委主任林耀东,人称“东叔”。
林耀东吩咐众人“让他们(警察)走”。
林胜文听罢,面色瞬间颓白又转而向亲哥林胜武哭喊求救。
林胜武怒不可遏,手拿铁棍一下捣了警察手里的液态冰毒袋子。
白色液体哗哗流出,被雨水冲了个一干二净。
警民双方爆发推搡拉扯,警方只能压着林胜文快走。
走出一段,回头再看,更是让人毛骨悚然。
夜幕里,宗祠前,站在雨里的村民竟无一丝慌张,全然是怒气未了的吃人模样。
这是5月7日开播的国产剧《破冰行动》的第一幕。
而以上的事件与人物皆有原型,塔寨村的原型是博社村,林耀东的原型是蔡东家。
2
2011年,蔡东家从博社村治保主任升为村支书,并身兼陆丰市与汕尾市两级人大代表。
在以蔡东家为首的宗族势力带动下,全村超两成村民参与制毒贩毒。
而制毒的关键正是麻黄碱。
冰毒的化学名为甲基苯丙胺,只比麻黄碱少一个氧原子,故称为“去氧麻黄碱”。
图片来源:网络
博社人从内蒙古、福建等地区大量购入麻黄草,经焚烧、浸泡等系列工序提取麻黄碱以制作冰毒。
一吨麻黄草,可提炼六七公斤麻黄碱,最终可制得四公斤冰毒。
随着业务熟练,产业升级,制毒周期缩短,出货量剧增,博社村也从制毒窝点转升为毒品生产基地。
运进博社村的麻黄草
图片来源:网络
巅峰时期,全国超四成冰毒源于博社村,更是远销海外。
冰毒的市场定价也因博社村供货量大,呈断壁式下跌。
正因此,毒圈流传这样一句话“生意做不做,关键看博社”。
有人困惑,制毒如此猖獗,为何密而不发?
早在南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蔡登瀛从福建省莆田县迁博社乡定居,乃博社乡始祖。
自宋末时修建的源远堂到当代的怀德堂,博社乡所建蔡氏家祠数十座。
博社村祠堂
图片来源:网络
以同姓为纽带,以血缘作为亲疏标准,此处宗族观念极强,家族派系划分明确。
正因此,对于制毒也只有血缘关系近者才能被拉入伙。
央视曾报道说博社村内部未出现分赃不均的情况。
对内团结,对外一致。
宗族另一特点:长者说话份量重,内部可动用私刑。
博社村分三个房头,蔡东家为村中头房代表,颇具威望。
《破冰行动》还原林氏宗祠,三房头齐聚
警察曾多次进村抓捕,村民暴力抗法,但只要蔡东家一声令下,村民就会散去。
蔡东家让村民散,让警察走皆因有底气。
《喻世明言》所载:正是官无三日紧,又道是有钱能使鬼推磨。
蔡东家通过贿赂笼络大小各级官员,形成层层保护伞。
警察敢抓,他便敢捞。
家族式运作,产业化经营,地方性保护。
自此,蔡与众村民暴富,建豪宅,开豪车,搞房地产,办歌舞厅,一时风头尽盛。
蔡东家被封“冰毒教父”,身家过亿。
但钱是敲门砖,亦是断头台。
3
2013年12月28日,广东汕头、惠州、梅州、河源的公路上突然出现数百辆警车。
长途奔袭,异地调兵。
新闻资料
这日夜晚,三千警员汇合于揭阳郊区待命,此时才得知任务——凌晨四点“围剿”博社村。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6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