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熬过来,就是变强大的过程丨专访
记者:新京报记者 张赫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2019年4月6日,是蔡徐坤出道一周年的日子。#蔡徐坤出道一周年快乐#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轻松突破8亿,再次证明了其惊人的人气。
这一年,娱乐圈因《偶像练习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进入“偶像元年”,一波偶像艺人迅速收割年轻人的追捧。其中,坐拥千万粉丝的蔡徐坤,被定义为2018年的流行文化符号。但在互联网话语权之下,蔡徐坤却一次次被“流量”裹挟。潘长江的微博被黑粉攻陷,舆论趁机也将矛头指向同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蔡徐坤,仿佛他是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即便蔡徐坤回复称:“网络暴力向来伤人,别让别有用心的人得逞”,但过分解读并没有结束。
在与蔡徐坤无关的微博热搜下,也总能看到营销号、键盘侠带他的名字一博关注;今年4月5日,蔡徐坤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首场个人海外公演《ONE》,并首唱了最新原创单曲《Hard To Get》。门票一抢而光,现场气氛热烈,却有不怀好意之人散播关于演出的不实言论。
■蔡徐坤,男,1998年8月2日出生于浙江省,中国内地男歌手、音乐制作人。2018年4月6日于《偶像练习生》获得最高票数出道。同年8月发行个人首张EP《1》,随后出版《Wait Wait Wait》《没有意外》《Bigger》等单曲作品。(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而纷扰的舆论之下,蔡徐坤却一直默默专注于音乐作品。一年间,一张团体专辑,七首原创歌曲,17场巡回见面会,6场海外公演,超过150个音乐舞台的呈现……在所有采访中,蔡徐坤每一句话都离不开音乐和创作。他只想当一名音乐人,从未偏离路线,且试图颠覆外界对速食偶像的刻板印象。可惜,在流量谈资的时代,鲜少有人愿意深入了解。
蔡徐坤坦言,这一年最大的变化,似乎是更适应了娱乐圈的环境。无论是赞美还是恶语相向,他自己都不太提及 ,唯一会调侃一下的就是“总被饿着”,“有些人只是看到了你的一面,但还有那么多真正了解你、喜欢你的人。刻板印象永远都会存在,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打破它,只要不干扰到自己就好。”
出道一周年 专访蔡徐坤:标签与误解不会干扰到我。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C位”不在场
2018年4月6日,《偶像练习生》收官,从一百位选手中“C位”出道的蔡徐坤却突然“消失”了。
新团体NINE PERCENT经历了为期一个月的赴美训练之后,各个成员迅速被人气云团推搡着涌入综艺、影视作品;不少公司急切地为他们成立新团、安排新歌。在“沉寂三天就不红了”的市场,太多人迫切证明着“偶像元年”的长尾效应。但以4700余万票“断层”出道的蔡徐坤,面对外界的虎视眈眈却显得过于平静。他似乎并不在意资源的围追堵截,除了团体见面会和代言之外,没有投身于任何其他通告,只是低调地做着与偶像完全背离的“奇怪”举动。
蔡徐坤到底去哪了?
直到四个月后,2018年8月2日,蔡徐坤在20岁生日之际用首张个人EP《1》告诉了外界答案。
这张专辑里,他包揽了全部三首新歌的词曲,并亲自操刀制作及MV的拍摄。每一首作品,都有机组成了蔡徐坤独特的音乐风格。乐评人爱地人曾评价主打歌《It’s You》打破了传统流行乐框架,有着Alternative R&B的走向,却又是属于蔡徐坤自己的音乐走向,“对于一个新人来讲,这种在音乐里野蛮和任性的态度,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
出道之后,蔡徐坤大部分精力都投身于新歌的创作和专辑的打造。彼时,他需要随着NINE PERCENT在三个月内完成17场大型巡回见面会,因此写歌的时间必须“挤出来”用。洗澡时、做造型时、飞机上、两个行程间或吃饭的空隙,只要有手机、旋律,任何地方都是他的创作场所;偶尔待在录音室里,甚至成为他的喘息时间。去年,新京报记者见到他时正值午饭,化妆室里传来哼鸣声,里面的人似乎仍沉浸在音乐创作中,没有想要停歇片刻,“采访完的休息时间,我都可以写一段词。我还年轻,我觉得这都OK。”他曾表示。
而《1》的发表同样“违背”偶像市场的规律。蔡徐坤本可以每月发一首,制造更多话题曝光。但他认为,一首首发表并不足以让外界更全面地了解他的音乐风格,“当别人都走得很快,我反而要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偶尔听到舆论质疑他没有作品,蔡徐坤也曾犹豫,要不要先发一部分出来?但内心却总有个声音说,“你可以再多做几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大家看到最全面、最好的你,而不是急于求成地去展现自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沃派博客-沃派网 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bdice.cn/cms/52549.html